業內要聞    l    澳門   <檔案    <快訊    <下一頁

2020年08月02日
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明年生效促環保施工

資深業內專家向 MacaoBuild 指出,減少建築廢料的唯一有效方法是立例管制。另外,政府工程招標亦要配合,注入環保施工元素的要求。此舉不但提升保護環境意識,更可減低建築成本,例如: 棄置大量建築廢料會涉及高昂搬運費用及時間; 大型工程,如事先能制定好減建廢措施,可事半功倍。隣近地區如香港的啟德發展項目就是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多年前,一家總承建商成功首創大量利用挖出的淤泥,採用先進技術和簡單設備,將淤泥原地處理再造後回用於該工程項目建造中,多出來的則送到附近其他工地使用,成本比傳統處理方法低,兼縮短施工期,亦成為"中標"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環保局日前指出,澳門唯一的建築廢料堆填區早已飽和,情況嚴竣,建築業界希望政府盡快物色新堆填區,環保局表示,已委託顧問公司研究選址可行性。到目前,建築廢料堆填區已接收約4,000萬立方米的建築廢料,最高區域堆高至25米。而堆高至25米的最高位置已停用,以策安全,並已在區內的關鍵位置設置監測儀持續監測堤堰及斜坡的穩定性。
     環保局已採取一系列短期措施解決目前的情況,包括:(1) 優先在已停用的最高位置進行地質改良工程,並在堆填區內分16區進行中,預計可增加約127萬立方米的填埋空間。(2) 部分經篩選的惰性拆建物料已應用到新城填海區E1區的部分填土工程,及回填於石排灣積水地段;(3) 將已篩選的惰性拆建物料覓地儲存作日後填海用途,到目前已儲存約65萬立方米;(4) 已將170萬立方米的海泥疏濬至公共拋泥區。
     資料顯示,在2014-2015年間建築高峰期時,每年約接收逾400萬立方米各類建廢,近年回落至每年200萬立方米;今年建廢數量有所減少。但隨著新城五區的開發,估計會增加建廢數量。如A區建設公屋、開挖地庫,將產生大量廢料及海泥等。現時每日垃圾收集量約1,200噸,當局計劃未來在當中篩選約300噸可燃混合建築廢料,運往焚化中心焚化,減低堆填區壓力。
     另外,立法議員胡祖杰建議明年一月中生效的《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按建築廢料的性質及重量收費。政府透露將按照香港收費標準訂定,香港對已篩選的建廢收費為每公噸71港元,未分類則每公噸200港元。胡祖杰認為,政府宜制訂短、中及長期計劃,短期實施建廢收費,中期可利用已分類的惰性拆建物料填海或建設工程,長遠則考慮與大灣區城市,尤其與橫琴合作,設立共同處理建築廢料的中心及合作開發環保建築物料等。建築工程方面則要多採用預製件及環保物料。另一方面,政府會加強監管隨意棄置建廢的行為,亦會考慮提高違法的罰則。 (MacaoBuild |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