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    l    澳門   <檔案    <快訊    <下一頁

2025年09月05日
靈活設計校舍促進學與教效能

香港教育局日前表示,近年校舍建設採用新式建築技術,糅合"靈活學習空間"和"綠色建築"的概念,校園環境盡量開放,課室以摺疊門分隔,打破傳統教室界限,讓學習空間更具彈性。另外,為應對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政府未來的校舍分配會以重置為主,並會善用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用地。
    學校建築設計隨着社會發展不斷演變,從空間規劃、布局,以至使用者體驗,校舍設計出現了突破性的轉變。

現時香港校舍的非標準設計靈活多變,更為多元化。例如:
    - 校園內盡量設有開放、綠色和自然通風的環境,為鄰近建築物提供通風廊,同時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和運動設施,並讓更多的陽光引入活動空間,打破室內和室外的界限;
    - 每一個空間都是啟發學生思考與探索的機會。課室間隔採用摺疊門設計,打破傳統教室界限,讓學習空間更具彈性,誘導學生發揮想像力;
    - 生活動中心可按需要與禮堂連通,增加座位或活動空間,靈活配合不同表演和活動,切合使用者多方面的需要;
    - 圖書館內部不設間隔及結構阻擋,提供充足的網絡連接和技術基礎設施,支援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相關創新科技的應用,並在空間運用上,加強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和溝通,促進學與教效能;
    - 綠化設計方面,天台花園、中草藥園及雨水收集系統不僅美化環境,更成為學生觀察動植物生長和生態的天然教室。設計結合自然元素,讓環保教育不再局限於課本,活潑地融入校園生活;以及
    - 節能減排方面,新校舍採用太陽能光伏系統、發光二極管照明設備和智能空調系統,有關應用兼作可再生能源的教學展示。泊車位設有電動車充電設施,配合"綠色政府建築"要求。



設計團隊透過校舍的環境與園境設計,營造實而不華、舒適而具美感的學習空間。在設計課室時,由整體布局,以至採光、通風、物料、裝置和設施等細節上皆考慮周詳。
    新建校舍亦會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把建築物分成多個預製組件,在工廠完成大部分工序後運往工地組裝,以降低建築成本及縮短施工時間,提升建造效率。 (MacaoBuild |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