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    l    澳門   <檔案    <快訊    <下一頁

2022年02月24日
政府擬主導解決舊樓僭建物問題

本澳新舊樓宇施工時間不一,樓宇之間挨得較近,建築商在施工時,兩幢樓宇之間必定預留罅隙,統稱為工作縫,並施以防水膠、防水設施處理,用金屬材料遮擋或覆蓋,以免雨水滲入;又或為了美觀,在伸縮縫表層塗上塗料,粘貼紙皮石等建築材料。立法議員胡祖杰表示,倘若樓宇長期沒有維修或檢測,材料經過多年後會老化和剝落,致使裂縫暴露。對於過去本澳曾有樓宇因為結構問題造成裂縫,業界會作短、中、長期監控,包括短時間內觀察裂縫是否擴大,量度裂縫的寬度和長度,以拍照記錄情況;近期亦利用電子探測儀器,透過電子傳輸即時觀察裂縫是否出現移動等變化。
     關于羅白沙街聖家學校附近富群樓的裂縫問題,早於2013年工務局已作檢測,確保裂縫沒有即時危險,以及樓宇沒有傾斜。胡祖杰表示,對於10年之間裂縫是否仍屬安全的問題,相信能促使相關政府部門和業權人更關注樓宇檢測。他指出:"都市建築總章程"規定,業主須每隔5年對樓宇進行保養,包括樓宇結構、電力、消防、升降機質量,但屬非強制性執行。隨著今年8月"都市建築法律制度"實施,倘若業主未對建築物負起保養及維修義務,政府有權依新規開罰。胡祖杰提及,特區政府於2007年設立"樓宇維修基金",並於去年簡化申請程序,鼓勵及推動業主履行樓宇共同部分的維修責任,他建議政府主動以專業社團作為中介,透過專業社團向求助市民提供服務,從而解決人資問題,以及推動市民接受樓宇檢測。其次,"都市建築法律制度" 雖明確業主對建築物保養及維修的義務,但業主未必清晰自己該負上何種責任,他建議相關部門落區向不同樓宇推廣,尤其針對樓宇失修問題較嚴重的區域,一方面讓市民知悉法例對自身的影響,另一方面部門也能透過落區親身視察樓宇情況。
     另外,胡祖杰指出,本澳不少舊樓有僭建物和通道未符合現有法律問題,因應法規業主必須受到懲罰,政府對此應主導解決問題,尤其在未能全面檢控時,應先對較嚴重的地方進行排查,先行修復,有危險的即時拆除。立法議員梁鴻細從專業角度分析,縫隙擴大趨勢緩慢,相信不會對樓宇造成大風險。他建議當局在大廈周邊加裝監測儀器,定期向居民公布監測數據等。雖然該情況不是樓宇結構問題,但對日後建築使用有影響,需要就縫隙源頭做相應封閉式修補。
     民建聯副理事長兼社區大廈服務中心總監歐陽廣球認為,本澳有7,000多幢大廈,現時成立的業主會僅600多個,希望政府推出鼓勵計劃,又或倣傚內地、香港物業管理的經驗,完善本澳大廈治理。歐陽廣球表示,本澳超過30年樓齡舊樓有4,000多幢,礙於各種僭建、外力加壓負荷過重、滲水氧化、碳化化學物質侵害樓宇鋼筋結構出現質變,又或物料衰老而造成樓宇部分結構脆弱,及鄰近有工程地基出現沉降等情況致使樓宇出現裂縫、滲漏水及石屎剝落等。他認為發生有關情況,當局有需要針對大廈做全面勘測,展開相關修復工程。
     資料顯示,2010年青洲明興樓疑因青洲坊地盤打樁導致傾斜,及後政府報告證實與地盤工程無關,惟樓宇傾斜情況嚴重被列為危樓,其後業主自資重建;2012年先後發生新橋鉅富花園第三座和台山平民大廈,因鄰近地盤施工導致大廈出現裂縫。鉅富花園裂縫出現後惡化傾斜成危樓,也是多年後靠業主自資才成功重建。至於台山平民大廈至今仍因不同問題,未有合適解決方案。(MacaoBuild | 綜合報道)


胡祖杰指出,本澳不少舊樓有僭建物和通道未符合現有法律問題    (Image: MacaoBuild)

 


 
















富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