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聞    l    澳門   <檔案    <快訊    <下一頁

2023年02月13日
堤岸填海方案治水可能更有效益

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前日向立法議員介紹擋潮閘仿真結果和防災減災的工程進度時指,擋潮閘造價貴、維護貴、用得少,內港擋潮閘是否興建將留待下屆政府決定。立法議員、群力智庫副理事長梁鴻細認為,政府政策具有延續性,不宜留待下屆決定。
    他建議政府將所有工程相關問題、造價、維護、管理成本、風險等資料詳細向社會公布,再根據社會意見決定是否興建擋潮閘,或提出其他方案。若政府人手不足或可選擇將部分工作外判給其他專業機構,從而加快相關決策和項目推進。
    目前,內港一帶防災工程僅完成1項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外加正在開展的內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梁鴻細指出:若遭遇類似"天鴿"、"山竹"的超強颱風,一旦海水沒過堤圍,雨水涵箱恐難以應付。而無論未來政府採用何種方式,從設計、招標、施工都需要幾年時間。
    他續指,雖然 "Plan A" 加高堤圍方案幾年前被政府擱置,但民間和業界亦曾提出堤岸填海的 "Plan A plus" 方案,通過先在近岸填海,再在外圍建造堤壩形式,一方面可以更有效配合城市規劃、活化舊區發展,同時為輕軌西線預留空間,形成半島環狀式澳門輕軌交通系統。但該方案涉及內港碼頭營運,梁鴻細指,倘若政府為碼頭業界提供搬遷解決方案,相信業界會充分考慮,有利解決內港水患。
    梁鴻細認為,雖然政府在擋潮閘研究上花費了大量成本,但工程除考慮可行性,還要算經濟帳,擋潮閘除了羅司所提及的「設計貴、施工貴、維護貴、管理貴」問題,在未來管理上還存在區域各地聯動、操作上容易出現延誤、或無法發揮功用等障礙,更未考慮可能出現的泥沙淤積、疏浚工作;反而堤岸填海工程或更可一勞永逸,不存在管理問題,也不需要操作就可抵擋風暴潮。(MacaoBuild | 綜合報道)

內港防洪基建合併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