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Macau Building Development 2014 No 1
P. 63
政府近年逐步提升下水道整體排水能力,包括改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科學研究院開展“澳門內港 建
造舊區下水道管網,改鋪分流式下水道,分開雨 水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研究”,希望從全域利益 造
水渠及家居污水渠加快雨水排放。同時在出海口 和長遠著眼出發,制訂整治方案。 消
附近增設泵房,應付突如其來的暴雨以抽走雨 息
水,並增建大型蓄水涵管,分流松山山體雨水,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動工 61
避免流向低窪地區。 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於2014年1月初正式動工,
工務局表示,在短期工作方面,近年已完成 計劃2016年底與港珠澳大橋同步建成。該口岸建
賈伯樂提督街、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山邊街)等下 於珠澳口岸人工島上,將興建旅檢區、貨檢區、
水道及治水工作。針對離島特殊情況,除東亞運大 口岸辦公區以及市政配套區等設施。珠海口岸是
馬路下水道工程外,並完成氹仔體育路及石排灣圓 港珠澳三地率先動工的口岸。
形地等下水道與增設集水井等工程。同時針對內港 根據規劃,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佔地107公
水浸問題,去年七月起開展一系列臨時防洪工程, 頃,總建築面積328,000平方米,包括旅檢區、
“見縫施堵”,減輕天文大潮時海水越堤造成的水 貨檢區、口岸辦公區以及停車場、綠化、休閒區
浸。當局並計劃在內港南北區域分別設置固定泵 等市政配套設施,工程概算總投資48.8億元人民
站,疏導暴雨水浸時內港區的雨水。在本澳及離島 幣。
多個地點新增的八個水位監測站已陸續完成設置, 目前,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方案已通過初步
將有助加強即時掌握水浸情況。 設計評審,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按照規劃,港
在中長期治水工作方面,工務局表示,政府 珠澳大橋珠海口岸2035年的通關流量設計如下:
將計劃進一步針對下水道擴容及雨污水分流,以 珠港之間每日15萬人次,珠澳之間每日10萬人
及加大渠網排放量,包括計劃改善黑沙環污水泵 次,小客車每日14,400輛,大客車每日3,350輛,
房入水截流管,減少泵房維修停運時污水溢流, 貨車每日17,300輛。
同時計劃研究新口岸進入澳門污水處理廠的污水 珠海口岸工程將首先進行基礎階段施工,包
管流量的擴容,應付日漸增加的污水流量。離島 括總長度約50萬米的樁基礎施工,面積193,000平
方面,爭取年底進行三項治水措施,包括減輕氹 方米、周長2,600米的基坑開挖施工,以及開挖量
仔柯維納馬路主渠負荷的盧廉若馬路兩水上水道 約97萬立方米的土方工程。基礎施工的總工期為
工程等。 250天。
當局指出,中長期方案會結合輕軌二期建設, 珠海口岸將於2016年底與港珠澳大橋同步建
構建環島路網與基建設施,同時善用內港區域空 成,屆時將成為內地唯一同時連接香港和澳門特
間,銜接媽閣區至筷子基相關計劃,完善整體旅遊 別行政區的口岸,也將是珠海主城區的重要組成
配套,提升內港生活和營商環境。當局並委託國家 部分。從香港出發的車輛抵達珠澳人工島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