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Macau Building Development 2011 Issue No 1
P. 34
澳
門
輕
軌
系
統 澳 門輕 軌 系 統 研 究 歷 程
32
《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立後,珠三角區域融合的步
伐不斷加快,區內的軌道交通網絡正在急速興建,在交通基建上突顯
區域一體化、同城化,構建粵港澳都會圈和優質生活圈的發展需要。
未來,透過交通基建設施的對接,能夠加強區內城市的聯繫,令粵港
澳之間合作更為緊密。
隨 著綠色低碳的軌道交通逐漸成為珠 析了一系列以服務住宅區、商業區和旅
遊區為主的概念走廊。在隨後進行的
三角區域客運系統的核心,這對澳
門交通規劃、尤其是軌道交通系統提出 大型公眾諮詢中,市民提出了許多的意
了新的要求,由過往單純考慮市內交通 見。
需要,提升至與區域交通網絡無縫銜接
的新定位。未來,澳門輕軌系統的服務 2005 可行性研究
定位、載運能力和設備配置,也必須能 基於首階段研究得出的軌道技術基礎,
夠配合和適應區域融合,以至可持續發 以及收集到的公眾的意見、建議,特區
展等新形勢,才能滿足把澳門參與珠三 政府於2005年啟動了較深入的輕軌系統
角區域發展,以及把澳門建設成“世界 可行性研究。這一階段的研究報告闡述
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為保持澳門在 了輕軌系統主要的服務對象,並分析了
珠三角區域融合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力創 多條可覆蓋澳門半島、氹仔和路氹城的
造有利條件。 可行服務路線。得出三條長約27公里、
沿途有29個車站的初步路線方案。
2003 前期研究
提升生活質素,提供能有效支持可持續 2006 深化方案研究
發展的運輸系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在2006年,澳門特區政府進一步為澳
主要的交通政策目標。早於2002年,澳 門的輕軌系統進行深化的研究,目標
門特區首任行政長官何厚鏵便在施政報 是深入探討過去的報告所得出的初步
告中提出:“為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政 路線和服務範圍的特徵。當年政府公
府將會引入全新的集體交通系統"的理 佈的“澳門軌道捷運系統深化研究方
念,並於2002年委託香港地下鐵路有限 案”,方案認為一個架空的輕軌系統
公司(現易名: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進 是最合適的設計,並且提議使用一套
行澳門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前期研究。 雙軌雙程、以橡膠輪胎行走的軌道系
2003年2月,澳門特區政府正式開展了 統,軌道總長約22公里,設有26個車
構建輕軌系統的研究工作,並在首份可 站,班次為3至6分鐘一班。車站的設
行性研究報告中,確定了澳門建造軌道 計強調需要有月臺幕門、自動扶梯、
運輸系統的目標和需要,並建議澳門軌 升降機,並採用自然光和通風、無障
道交通系統採用輕軌系統。報告中還分 礙通道等。在四個月的公眾諮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