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Macau Building Development 2011 Issue No 1
P. 35
間,政府從公眾、社區和營商者收集 軌系統;政府並於2007年11月成立“運 澳
門
意見,並進行整理分析,部分機關與 輸基建辦公室(GIT)",負責協調整個 輕
市民認為該方案存在站點設置過密, 輕軌系統的設計和建造,並計劃將來輕 軌
系
而且未能照顧高密度住宅區等。 軌系統的運作安排。 統
33
2007 優化方案研究 2009 興建方案
經過廣泛和深入的技術評估,以及考慮 2009年10月,運輸基建辦公室公佈“輕
了諮詢中所得出的意見後,特區政府於 軌系統第一期2009興建方案",落實
2007年7月公佈了“澳門輕軌系統的優 車站總數調整為21個。為照顧澳門世界
化方案”,優化後的第一期輕軌方案建 遺產景觀,以及預留與未來輕軌第二期
議的路線全長約20公里,覆蓋各出入境 的地底軌道連接,媽閣站改為地底站並
口岸、高密度住宅區和一些旅遊景點。 擴大車站規模,以配合作為本澳和區域
澳門半島段將設有12個車站,從東面連 交通接駁的綜合交通樞紐。同時媽閣至
接關閘和媽閣。而氹仔和路氹城段將設 南灣的南、西灣湖段軌道改為隧道,西
有11個車站,連接西灣大橋和北安客運 灣湖站設施地底,南灣湖站設於地面。
碼頭,共23個車站。 方案針對本澳城市定位及區域交通融合
建議的輕軌系統為全自動、以橡膠 的需要,預測輕軌尖峰時段每小時單方
輪胎行走的列車組成,在高架軌道上以 向最高載運量將逐步上升,由營運初期
3至6分鐘的班次行走。整個系統的設計 8,000人次增至2020年約14,200人次。
強調節能、環保、無障礙設施。為進一 未來,澳門輕軌與廣珠城際軌道將透過
步提升各種公共交通模式的綜合運輸能 在蓮花-橫琴的無縫換乘對接,並透過
力和各系統的融合,部分座落於重點位 它接通全國的城際及高速軌道網,把澳
置的車站將附有公交轉乘(PTI)的功 門與全國各地連接在一起。
能,在一些車站附近將計劃興建公共停 “輕軌系統第一期行車物料及系統
車場以作泊車轉乘用途(總數11個:澳 "採購國際公開招標競投已於2009年
門半島6個,氹仔5個)。 12月展開。隨著有關行車物料及系統的
經過歷時45天的公眾諮詢,同年 確定,輕軌系統的主體土建工程也將於
10月,特區政府宣佈決定興建第一期輕 2010下半年或稍後時間相繼開展。
輕軌系統項目進度
項目管理及技術 行車物料及系統 第一期輕軌 第一期輕軌
援助服務判給 採購判給 營運測試 投入營運
行車物料及系統
採購國際公開招標 興建階段
行車物料及系統設計及安裝
主體土建
地下管線遷移
獨立供電系統
系統整合測試
藍色顯示為該項目到目前步為止已完成之部份